新闻中心
金融科技时代,银行如何迎接Bank 4.0?
来源:移动支付网 | 作者:小P | 发布时间: 2018-12-26 | 853 次浏览 | 分享到:

“Bank X.0”系列作者布莱特•金再出*新力作《Bank 4.0》,在书中,布莱特•金详细描绘了一个新的时代,并描述了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银行业务,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面对这场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改变,银行如何应对及转变?《Bank 4.0》给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未来银行在技术帮助下又将有哪些变化?根据近日中国**金融研训院对《Bank 4.0》的导读,移动支付网对其观点做出如下总结。

什么是Bank 4.0?

2018年,著名美国银行家布莱特•金(BrettKing)出版新书《Bank 4.0》,再度引发关于银行未来发展的讨论。而想要了解Bank 4.0,就必须先了解布莱特•金所描写的银行1.0、2.0、3.0分别代表了什么。

Bank 1.0,*初的银行从15世纪开始,已经存在了400年,世界上*早的银行就是意大利西雅那银行,是历史上*古老的银行,这一阶段为Bank 1.0时代,一直从1472年延续到1980年。今天仍然可以看到这些银行的古老建筑和标志,甚至有些还在作为网点运营中。这表明在几百年的历史中银行的模型并没有发生特别重大的改变。

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自助银行,有了ATM机,到90年代又出现了网上银行,这是我们**次不用到银行网点就可以享受到银行的服务,这就是所谓的Bank 2.0时代。

而Bank 3.0的主要标志是智能手机,这是我们**次可以在移动中(车上、路上)享受到银行的服务,不需要到银行的物理网点。

与银行1.0、2.0、3.0时代不同的是在未来银行服务将会嵌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Bank 4.0。

Bank 4.0是依托于人工智能(AI)、现实增强(AR)、语音识别设备、穿戴智能设备、无人驾驶、5G通信、区块链等创新型技术手段发展和普及,将让银行业务的效用和体验完全脱离现有的物理网点和以物理网点为基础的渠道延伸,将让银行业务的效用和体验不再依附某个具体金融产品,直接嵌入到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中,用户在使用金融服务时将获得更快更流畅的体验,基于物理网点的一系列获客方式将消失,即时、实时的金融服务将成为流行,智能投顾和场景介入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金融解决方案。

Bank 4.0将会带来什么

目前全球银行业进化的进程各有不同,世界范围内Bank 1.0、2.0、3.0、4.0四个银行进化阶段,依旧同时存在着。而这种现象使许多银行仍想通过传统银行设计网点的思维来应对未来的发展。

在过去传统银行的三个重要功能(Utility):

1、价值储存–安全储存资金的功能(投资亦属于此功能)

2、资金的移转–安全移转资金的功能

3、取得信用–当需要资金时可以贷款的功能

而在Bank 4.0中所描述的未来银行将不再通过物理网点及其渠道去提供这些服务,而是关注如何更有效率、更实时地提供客户所需的金融服务。

Bank 4.0并不是让银行来适应技术,而是更好的了解银行业如何通过技术来提供服务,因为银行业务都需要技术来帮助交付。无论是语音控制、AI还是VR、智能眼镜、手机等等,都是技术手段。

银行面临的*大挑战是网点的消失,从2007年开始,有超过10亿的人口获得了金融服务,但是并不是通过网点获得的,之前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也没有在网点开过户,这些用户进入到银行的体系中,通过的是网络注册或是电子钱包、微信、ATM来获得银行业务,这是过去几年逐渐发生的变化。各处银行网点原来是获得金融服务的核心,过去用户想要获得银行的网点服务一定要签署一张张文件才能获得,但科技发展,尤其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使情况现在发生了变化,在过去几年中用户可以获得非常基础的银行服务,不是通过网点获得的,而是通过移动手机获得。在银行网点功能逐渐被新兴技术手段取代的情况下,银行需要重新思考一下银行的服务是什么,当未来用户不再需要网点,只需要手机,将会改变银行当前的服务设计,而银行是否已经准备好面对这样的服务需求?

银行如何转型

新时代的到来,银行在业务模式的选择发展上,更需要契合现代及未来技术的创新进步,要回归到如何更好满足用户金融需求的初心,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不是坐以待毙、被技术革新的金融浪潮所淹没,从而避免出现柯达时刻。

所谓的柯达时刻即在颠覆性技术侵入市场的时候,必须要及时回应。众所周知柯达作为曾经相机胶卷的行业龙头在发明了数码相机后因为企业的故步自封没能及时根据新兴技术做出改变而折戟沉沙,诺基亚,大润发,百视达同样,都是曾经行业内的领航者,但因为种种原因迟迟无法跟上科技创新的步伐从而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对于银行而言,需要发展金融科技创新,使用科技金融应用,使技术成为助力,而不是漠视排斥。

为了更好理解Bank 4.0,布莱特•金在Bank 4.0一书中开篇便提出要“回归**原理”(Getting Back to First Principles),将问题的核心回溯至构成要件,回到设计的原理,理解**原理设计思维,它并不是迭代或改善,而是如阿里巴巴、苹果、特斯拉、优步那样,从无到有、从零开始的设计方式;学习并使用**原理设计思维,重新思考、设计未来银行的商业模式和业务。

在布莱特•金看来,今天的银行业必须要转向,从传统的网点提供产品转向提供体验。因为现在银行业和技术体验相关性越来越大,比如亚马逊的声控技术和增强现实眼镜等等。接下来将会把借记卡放到这些新技术上面,思考银行核心的功效。未来银行将会出现三种产品,价值的储存、支付能力和获得信贷的能力。这将是未来银行所拥有的三种核心产品。

而面对新兴技术,对于银行来而言可以选择从三个方向发展:

1、可以跟技术公司合作;

2、收购一些技术公司、从而使用这些技术;

3、自行打造完善一些技术。

很多技术公司极具创新能力,作为传统的银行可以和这些技术公司合作,并了解到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和银行内是完全不同的,这样双方不仅可以展开技术方面的合作,对**原理设计的思考,网点的革新方式等,都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沟通,从而更加提高银行的效率。除此之外,合作或是找到合作伙伴,其相应的成本也会下降,比银行自己做更快、成本更低。

Bank 4.0中文版导读

对于科技公司与银行间的合作双方其实乐见其成,但不可避免需要解决一些合作障碍,图中进行了简单的举例,由颜色深浅表明严重程度,颜色越深则分歧越大,银行与科技公司合作或多或少会出现这些问题,而解决问题通力合作,则会是银行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2025年Bank 4.0将初具规模

展望银行业的未来,布莱特•金总结到:“未来的5G技术将促使银行变得更加实时,到2025年,将有更多的人每天用电脑、智能手机、语音和AR(增强现实)来处理他们的钱,而不是到分支机构网点。而与5G同时到来的还有刷脸支付、生物识别,区块链技术等强身份验证方式。而量子计算机也将会给银行业带来强大的业务实现能力。”

Bank 4.0中文版导读

谈及区块链网络,布莱特•金还表示,“区块链将把全球人口融入到一个金融的生态圈。截止到2025年,大部分的银行都会使用数据银行来开展业务,数字银行的交易量将大大超过物理网点的交易量,所以未来的交易都是通过数据化来实现的。同时,更多的用户会接受来自AI的建议,而不是来自人的建议,其中20%的交易都会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去实现。”

  • 第三方支付进入转型攻坚期 壹钱包以金融科技深度赋能垂直行业
  • LG Pay官宣7月16日登陆美国 支持NFC和磁条卡
  • 蚂蚁金服:香港在电子支付发展上拥有多个优势
  • 听证会第二场:Libra将与微信、支付宝竞争
  • G7财长和央行行长就迅速应对数字货币达成一致
  • 日本7-ELEVEN宣布将从7月增加五种移动支付方式 包括支付宝微信
  • 平安银行上线支付宝小程序,95后新用户占比超三成
  • 支付宝与ininal合作,为土耳其中国游客提供支付服务
  • 现金之忧——现实的沉思
  • 外汇局关闭近千家 非法跨境支付网站
  • Apple Pay即将上线美国版“碰一碰”,优化支付和积分获取体验
  • 支付宝在日本接入的商户数已经超过30万家
  • 谷歌正致力于将eID载入Android
  • 刷脸支付风云:阿里腾讯神仙打架,催火三大新风口
  • 连连支付收款免费提,跨境支付“零费率时代”来袭
  • 利润垫底?网商银行新任行长:就是要继续当“傻子银行”
  • 微信支付“支付有礼”正式上线
  • “五一”假期银联网络日均交易增长超四成
  • CFCA张翼:移动端安全需要全流程多样化的防护
  • 新加坡NETS集团与缅甸国家支付网络将共同开发缅甸二维码支付技术
  • 美国旧金山禁用刷脸技术或是对AI狂热的一种降温
  • 上海与温州轨道交通乘车码实现互联互通
  • 移动支付在香港:福利从“薅羊毛”到“织毛衣”
  • 五大行手机银行用户数合计破10亿 对移动支付安全等级要求高
  • 移动支付下半场:“舍弃北上广” 决战“三四线”
  • Uber:去年总交易额达500亿美元 其中现金支付占13%
  • Civic Science:超六成美国人明确拒绝“无现金社会”
  • “0费率”是跨境支付企业摊给卖家的真正底牌?
  • 义乌市中心医院正式上线支付宝“人脸识别”支付系统
  • 多家银行秀金融科技,从技术投入看中美银行差距
  • 权威数据:2018年农村地区支付业务发展总体情况
  • 公安部发布十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及防骗提醒
  • 2019年跨境支付行业白皮书
  • 云闪付APP用户突破1.5亿!
  • 还能买卖POS机?央行文件规定:不行!
  • 开放银行三问:“开放什么”,“向谁开放”,“为什么开放”?
  • “智能支付平台”的责任边界与创新监管
  • 央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POS机3414.82万台
  • 大学生发现京东白条漏洞 是套路还是大学生太"聪明"
  • 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
  • 微信支付助韩国新罗免税店升级为跨境电商
  • 从2018年年报看平安科技“大跃进”
  • M-Pesa与阿里速卖通达成移动支付合作协议
  • 两会 | 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坚持支付行业严监管常态化
  • 香港首批虚拟银行牌照即将下发,你对虚拟银行了解多少?
  • 2018年通过SWIFT gpi,发送的资金量超过40万亿美元
  • 亚马逊和墨西哥央行合作:拟推出全国统一扫码支付
  • 姚前: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影响
  • 日本政府为推广无现金支付 计划从10月起给商家退税
  • 微信支付测试“朋友会员”功能,从线下拉近商家和用户距离
热门资讯